马上评|“先享后付”:谨防成为消费新陷阱
“先享后付”:便利还是陷阱?
近日,一种名为“先享后付”的消费模式悄然兴起,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引发了激烈的争议。这种模式的核心理念是让消费者先享受服务或商品,之后再付款。类似的表述还包括“先用后付”和“先学后付”等。然而,尽管这种模式看似方便,却让许多消费者感到不满,甚至称之为“套路满满”。
消费者投诉不断
在各大投诉平台上,搜索“先享后付”、“先用后付”等关键词,均能找到数以万计的投诉记录。这表明,与这种消费模式相关的纠纷已经相当普遍。央视记者根据消费者的投诉线索,前往相关门店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商家在推销“先享后付”时,往往会强调这项服务没有任何利息。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常常直接在消费者的手机上进行操作,许多关键页面一闪而过,导致消费者稀里糊涂地完成了签约流程。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记者也感到困惑,更不用说普通的消费者了。
线上平台的隐形陷阱
线上电商平台的“先享后付”模式同样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多个电商平台默认的付款方式变成了“先用后付”,消费者稍不留神就会在“0元”下单的情况下完成交易。有报道提到,一名4岁的女孩因误触屏幕“购买”了多件商品,还有不熟悉网络的老年人发现自己虽然没有付款,但商品却一件接一件地送到家中。此外,许多消费者反映,想要关闭这一功能非常困难,必须等待所有订单完成或售后服务结束后才能操作。如果未能按时支付,还可能产生逾期费用,并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线下门店的“越俎代庖”
在线下门店,消费者同样面临被“越俎代庖”式签约的风险。工作人员在未经消费者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帮助其完成签约流程,而合同的具体内容则被忽略。即使消费者仔细阅读了合同,商家也会将风险条款用不起眼的小字标注在页面下方,使得消费者难以察觉。一旦稀里糊涂地签约,后续的维权之路将变得异常艰难。
监管缺失导致乱象丛生
“先享后付”模式本应为消费者提供便利,降低消费门槛,推广新的支付方式。然而,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却衍生出种种乱象,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上海市消保委指出,平台应让消费者自主选择是否开通“先享后付”,并详细告知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充分说明“先享后付”的优势、逾期后果及相关风险,同时设置简单便捷的取消方式。
明确监管责任迫在眉睫
“先享后付”之所以能大行其道,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对其支付模式尚未明确定性。有金融专家认为,这一模式类似于预付式消费、信用卡分期或信用贷款,但又不完全相同。模糊的定性导致监管缺失,一些平台和支付机构借此钻空子,从中牟利。这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因此,必须尽快明确“先享后付”模式的监管责任,将其纳入法律法规的规范中,使其回归健康发展的轨道。
诚信经营才是王道
对于平台和商家而言,无论支付方式如何变化,诚信待客始终是赢得用户信任的关键。与其在支付方式上设置各种“套路”,不如专注于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消费者或许会被“套路”一次、两次,但绝不会永远被“套路”下去。只有真正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