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的时间是什么——生活知识科普

大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是一个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每年的公历7月22日、23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节气,大暑期间,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也是气象灾害最为频繁的时期。

大暑的由来和意义

大暑,作为一个古老的节气,起源于中国农耕社会,古人通过观察太阳的运行,发现了太阳到达黄经120°时,气温最高,天气炎热至极,因此将这个时期定为大暑节气,大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农业生产进入了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风和田间管理等关键时期。

大暑的习俗和民间活动

1、吃暑羊:在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这天吃暑羊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排出体内毒素,有益健康。

2、吃仙草:在广东很多地方,有大暑时节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具有消暑的功效,可以清热解毒。

3、吃伏面:在大暑期间,很多人喜欢吃面,无论是炸酱面还是油泼面,都能让人大汗淋漓,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潮气和暑气。

4、送大暑船:在浙江台州等沿海地区,有送大暑船的习俗,大暑船内载满各种祭品,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寄托着五谷丰登、生活安康的寓意。

大暑的气象特点

1、高温:大暑期间,气温达到一年中的最高点,天气炎热至极。

2、降水:大暑期间,降水较多,有时会出现暴雨、雷阵雨等极端天气。

3、气象灾害:大暑期间,是旱、涝、风灾等气象灾害最为频繁的时期。

大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它标志着夏季的炎热程度达到最高,在这个时期,人们通过各种习俗和民间活动,来应对高温和气象灾害,同时也寄托着对丰收的期望,了解大暑的时间和特点,对于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