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水质 怎么样
【上海 水质 怎么样】
名词解释
水质是指水中所含有的各种化学物质、微生物、悬浮物等成分的总体状况,它反映了水体的清洁程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水体的生态环境状况,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维护。
上海水质概况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近年来,随着上海市政府对水环境治理的重视,上海的水质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1、地表水质
上海市地表水主要来源于长江、黄浦江、苏州河等,经过多年的治理,上海地表水的水质得到了显著提高,根据《2019年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2019年上海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81.4%,较2018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
2、地下水水质
上海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浦东新区、嘉定区、青浦区等地区,近年来,上海市地下水水质状况总体良好,但局部地区仍存在污染问题,根据《2019年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2019年上海市地下水水质达标率为90.5%,较2018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
上海水质相关知识科普
1、水质指标
水质指标是评价水质好坏的重要依据,常见的指标包括:
(1)感官指标:色度、臭和味、透明度等。
(2)物理指标:温度、pH值、溶解氧、电导率等。
(3)化学指标:重金属、有机物、氮、磷等。
(4)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藻类等。
2、水质污染来源
水质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污染: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
(2)农业污染:农药、化肥、养殖业废水等。
(3)生活污染:生活污水、垃圾、废气等。
(4)其他污染:船舶、石油开采、核设施等。
3、水质治理措施
为改善水质,上海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1)加强污染源治理:对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
(2)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提高污水处理率。
(3)加强水环境监测: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体系,实时掌握水质状况。
(4)生态修复:通过植树造林、湿地建设等生态修复措施,改善水环境。
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质问题,通过多种措施改善水质状况,水环境治理仍需持续努力,以确保市民饮水安全、生态环境良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