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小米集团-W股价突破50港元整数大关,续刷历史新高,总市值超1.27万亿港元。

太平洋证券研报认为,展望2025年,小米YU7将强力挑战销冠 Model Y。国信证券研报认为,在SU7取得超预期成绩之后,小米汽车预计在2025年发布运动风格SUV。小米汽车的市场关注度高,优秀的营销能力叠加过硬的产品力,预计首发SUV依然能取得不俗销量,预计小米汽车2025年销量为30万辆,同比增长119%。

中信里昂发表报告指,将小米集团目标价从40港元上调41%至56.5港元,评级从“跑赢大市”升至“高确信跑赢大市”。该行将2025/26年调整后净利预测上调10%及15%。

报告指,所有细分市场的销售均表现强劲。该行预期小米第四季业绩强劲,总收入按年增44%至1055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净利润年增34%至66亿元。受内地市场销量强劲和平均售价上涨的推动,智慧型手机收入可能按年增长12%,而受市场份额增加和内地政府的以旧换新政策推动,AIoT收入可能按年增长45%。

电动车业务持续超出预期,2024年交付量将达到13.5万辆,第四季为6.8万辆。这一势头将在2025年延续,届时以旧换新政策将扩大,并在年中推出新的SUV车型。

华泰证券发表报告,预计小米集团上季收入按年增长43%,毛利率按季提升0.3个百分点,净利润按年增长32%。其中包含手机,IoT和互联网业务在内的原有主业收入料按年增长21%,汽车业务实现165亿元收入,按季增长71%。该行调高对去年小米汽车出货量预测,同时上修IoT业务2024至2026年收入预测,由此上调小米2024至2026年non-gaap口径下净利润预测1.8%、0.2%及5.4%至254亿、387亿及502亿元。展望未来,该行预计在2025第三季发布的SUV有望推动集团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手机毛利率回升叠加汽车减亏,推动2025年Non-GAAP利润52%增长。该行上调小米目标价至55.1港元,包含对汽车业务每股14.9港元的估值,维持“买入”评级。

美银证券发布报告称,重申小米集团-W“买入”评级,将目标价由37港元上调至52港元,上调了公司2025至2026年盈利预测2至6%。该行在实地考察小米北京汽车工厂后,对小米在电动车领域的竞争优势更具信心,认为其凭借消费电子产品知识、设计能力建立了强劲品牌形象,且产能迅速提升,预期盈利将可持续增长,带动估值提升。

该行表示,预期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26和2027年将分别达到1.9亿和2亿部。对于IoT业务,该行认为海外市场仍存在增长空间,因其利润率通常较高。此外,家电产品组合的增加和更多内部设计,可能推动利润进一步扩张。叠加汽车业务品牌形象的提升,还有可能为智能手机或物联网业务带来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