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的致命警示:香港一个月内137人因流感死亡

2025年1月5日至2月5日,短短一个月内,香港因流感死亡人数高达137人。这一数字令人震惊,也引发了人们对流感严重性的重新审视。流感并非普通感冒,它对某些人群有着巨大的威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高危人群的悲剧:老年人与慢性病患者

在这137例死亡个案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了123宗,而在已掌握临床资料的成人死亡个案中,约81%有慢性疾病。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较弱,而慢性病患者本身身体就较为脆弱。一旦感染流感病毒,很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重症肺炎、败血症、脑炎及休克等,最终导致死亡。这警示我们,流感绝非普通感冒,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对这些高危人群。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44人未接种的遗憾

在1月26日至2月1日这一周的55宗严重个案中,有44人未接种疫苗。而在同一时间段内的5宗儿童流感相关严重并发症个案中,也有4人没有接种本季流感疫苗。疫苗接种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它不仅能降低感染风险,还能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这些未接种疫苗的个案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疫苗接种在流感防控中的重要性,也反映出部分人群对流感疫苗接种的忽视。

流感传播的“温床”:季节与环境因素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指出,流感阳性个案仍在攀升阶段,预计高峰期将持续三至四个月。冬季寒冷的天气为流感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低温使得病毒在空气中存活时间更长,更容易通过飞沫传播。此外,冬季人们更多地聚集在室内,通风不畅,也为病毒的传播创造了机会。同时,近期多个热门旅游地点都出现了流感或其他传染病报告,学校也在假期后复课,人员流动频繁,进一步加剧了流感的传播。

公共卫生体系的挑战:医院压力与资源调配

流感高发期,香港公立医院的求诊人数持续维持在高水平。大量患者涌入医院,给医疗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特别是重症监护室(ICU)的病床和医护人员。香港医院管理局不得不推行服务需求高峰期特别措施,灵活调配病床、人手及资源,以应对增加的服务需求。这不仅考验了医院的应急能力,也暴露了公共卫生体系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能存在的不足。

应对流感的“组合拳”:预防、治疗与保障

预防:从个人到群体的全方位防护

1. 疫苗接种:这是预防流感的关键措施。尤其是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应优先接种流感疫苗。政府和社区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流感疫苗的认知度和接种意愿。

2.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等。这些简单的行为能够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

3. 环境清洁:定期对居住和工作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流感高发期,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治疗:及时就医与科学用药

一旦出现流感症状,如高热、全身疼痛、乏力等,尤其是高危人群,应迅速就医。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或玛巴洛沙韦)至关重要,这能有效缩短病程并减少并发症风险。对于重症患者,医院应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确保其生命安全

保障: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与应急机制

1. 医疗资源储备:政府应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增加ICU病床数量,储备足够的医疗物资,如药品、口罩、防护服等。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应对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2. 监测与预警:建立完善的流感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流感疫情的动态,提前发布预警信息。这有助于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减少流感对社会的影响。

3. 社区支持:社区应发挥积极作用,为居民提供流感防治知识宣传、疫苗接种服务等。同时,对于高危人群,社区应提供必要的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流感。

香港一个月内137人因流感死亡的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流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特定人群有着巨大的威胁。我们不能忽视流感的严重性,必须从预防、治疗和保障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流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减少流感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