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个月内百余人因流感死亡,高血压患者应如何应对?
流感对高血压患者的特殊威胁
香港一月内有137人因流感死亡,其中超过九成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流感不仅仅是呼吸道感染,更可能成为诱发心梗、脑卒中的“隐形炸弹”。
为什么流感对高血压患者威胁更大?
1. 病毒攻击引发“双重风暴”
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这种急性炎症反应可能破坏血管内壁的稳定性,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而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弹性较差,在这种双重打击下,极易诱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2. 生理代偿加剧心脏负担
发热时,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心脏需要加倍工作来泵血。研究表明,体温每升高1℃,心率平均增加10-15次/分钟。这对于已经存在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考验。
3. 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部分退烧药(如布洛芬)可能影响降压药的效果,止咳药中的麻黄碱成分会升高血压。自行用药可能会打破血压控制的平衡,带来额外的风险。
三层防线应对流感
第一道防线:疫苗防护
每年10月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期,因为疫苗产生抗体需要2-4周的时间,提前接种可以覆盖整个流感季。丹麦的一项研究显示,60万高血压患者中,接种疫苗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了18%。鼻喷疫苗起效快,但禁用于哮喘患者;注射疫苗则保护期更长。
第二道防线:生活管理
1. 监测血压双频化:每天早上7-9点和晚上5-7点各测一次血压,如果波动超过20mmHg需警惕。
2. 家庭环境改造:
- 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50%-60%的湿度,以抑制病毒存活。
- 每日用酒精消毒门把手、遥控器等高频接触部位。
第三道防线:营养强化方案
- 每天摄入500克深色蔬菜,补充维生素C。
- 选择三文鱼、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
抗病毒治疗
如果接触过流感患者,应在48小时内服用奥司他韦,可降低80%的发病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
- 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 与阿司匹林联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奥司他韦不能替代疫苗接种。
感染后关键72小时应对手册
症状识别“红绿灯”
了解并识别流感的症状,及时采取措施非常重要。
用药安全清单
- 退热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每日不超过4次)。
- 禁用药物:含伪麻黄碱的复方感冒药。
- 降压调整:CCB类药物(如氨氯地平)无需停药,利尿剂使用者应注意补钾。
破除三大认知误区
1. “接种疫苗会引发高血压”
疫苗成分不含升压物质,大规模研究表明接种后血压波动在正常范围内。
2. “中成药比西药安全”
某些含甘草的中成药长期服用可能引发低钾血症,反而加重高血压。
3. “症状消失就可停药”
抗病毒药物需完成5天疗程,过早停药易导致病毒反弹。
特殊人群特别提示
老年高血压患者
- 警惕“沉默性缺氧”:备好指尖血氧仪,即使不气促也需定期监测。
- 接种疫苗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
妊娠高血压期
- 禁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影响胎儿的药物。
在这个流感与慢性病交织的时代,科学防护是最好的健康投资。建议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护照”,记录疫苗接种时间、血压趋势、用药清单,让每一次就医都有的放矢。预防永远胜于治疗,愿每个人都能平安度过流感季。
关注心脏,关注健康,享受健康生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